从秦淮茹那里收回了45元欠款,李卫东身上的钱,足有了207元。 这些钱,足够干一番大事业了。 出了四合院。 街道两旁皆是青砖垒砌的房子,围墙上有白灰粉刷粗犷标语。 行人身上穿着的厚棉袄破毡帽,戴着棉口罩,大口呼着白气。 行人大多数步行,偶尔能看到穿着灰色中山装,梳个中分头的体面人骑着自行车路过。 虽没有后世车水马龙的繁华,但也别有一翻祥和、上进的气息。 这种气息让李卫东精神抖擞,他大步向五里地外的化工材料商店走去。 当然,道路上也有公交车路过。 和后世的公交车不太一样。 车顶上都顶着一个巨大的煤气储存包,被调侃为“大气包“。 物资匮乏,这年代的公交车都被迫装上火炉,用来燃烧木炭或者木材。 燃烧所产生的煤气来代替汽油,为公交车正常行驶提供动力。 坐公交车要买车票,李卫东舍不得花这个钱。 化工原料门市位于前门大街。 北起前门箭楼,南至天桥路口,与天桥南大街相连。 老京城有一句顺口溜,叫做:东四西单鼓楼前。 这几个地方在旧时都是游人如梭的繁华商业区,而其中最为繁华的就是前门大街。 解放前,这里坐落着许多专业集市。 如鲜鱼市、肉市、果子市、布市、草市、猪市、粮食市、珠宝市、瓜子市等。 也有一些戏院、茶园等。 这些店铺如今虽已被收归国有,但是变更的只是经营性质,建筑主体没有任何改变。 绿树掩映间,上百栋风格各异的建筑,看起来颇为豪华气派。 待来到化工原料门市,已经日上三竿。 一进门,坐在柜台后的售货员牛大姐就笑着跟李卫东打招呼:“卫东,今天怎么这么有空,来看姐姐的吗?” “是啊,离开门市一个多月,我快想死你了。” 李卫东嬉皮笑脸。 “德行,现在学会油嘴滑舌了。” 牛大姐顺手把一袋子铜矿粉甩给一个戴着黑框眼镜,浑身撒着斯文气息的男同志。 不顾男同志要求称重的要求,站起身,朝李卫东招招手。 “卫东,姐听说你父亲去世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