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齐国的船队也在中南之地频繁起来了。” “看来你选择的后继者,并没有背弃你制定的国策。” 东瀛, 何博正在跟垂垂老矣,马上就要咽气的吕鹏说话。 这位年近九十的齐王, 在诸夏历代君主之中,也是个活性非凡的。 目前为止, 也就几个失去权力当摆件,只能一心养生的周天子,还有南越国的开国之主赵佗,在寿数上过了他。 只是比起这几个前辈来, 吕鹏在一些事情上,还是要看得开一些的。 他并不是很看重权力, 不像周天子那样,因为丧失了统治诸夏的天命而常年郁郁寡欢, 也不像赵佗那样,一百多岁了,还死抱着王位不放手,逼得孙子在他的葬礼之上,直接激动的笑了出来。 更不像汉朝的武帝,年迈后就开始失去父亲的仁慈,忌惮起了年轻力壮的儿子。 实际上, 吕鹏在年过六十之后,便开始逐渐的放手,将权力递交给自己选定的继位人。 而因为在田齐时代的动乱中,那位喜爱倭人的齐王,曾用莫须有的理由,将吕鹏原本的子嗣尽数杀害, 所以他眼下的子嗣,都是吕鹏继位后才重新生育的。 这样的年龄差距,让年老的君主和他的储君之间,并没有出现“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” 之类的问题。 等到吕鹏将苏广的东渡船队送出后,更是直接宣布了禅位! 他自居为太上王,并且主动搬离了作为国家中心的殿堂,居住在另外的行宫之中,全然放手了国家政务。 这是一件让齐国上下都觉得震动的事情。 因为在此之前, 主动退位给儿子的君主,是战国时的赵武灵王。 而这位君主的所作所为和结局,在诸夏浩如烟海的史册之上,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—— 尤其是当夏国内乱的消息, 传遍整个诸夏世界后, 赵武灵王的存在感,在许多年后,再一次得到了提升。 一王一帝的例子在前, 想来后世人再想废长立幼,都得掂量掂量,国家经不经得起自己这样折腾了。 总而言之, 吕鹏作为享有绝对声望和权威的开国之君,自退位放权的行为, 让他的儿子和臣子,都对之非常感动。 只是对吕鹏本人来说, 他之所以选择提前退位,其原因不在于其他,唯“养生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