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组这边动静挺大,高远和王导、陈老师、黄老师走进食堂吃晚饭的时候,吸引了北影厂一票干部职工关注的目光。 四人打了饭找个空桌坐下,不断有导演过来旁敲侧击打听电影筹备得怎么样了。 王好为倒是好脾气,很有耐心地跟几位导演前辈们介绍着电影的准备情况。 高远嗅出点儿别样的味道来,这几位导演未必有什么好心思,多少有点等着看王好为笑话的意思。 北影厂实行的是苏联那套模式,打造了四大创作集体。 每个创作集体的核心都是资深导演,包含着若干“其他导演” ,另有摄像师、美术师、道具师等人组成。 也就是说,一个创作集体就是一支完整的制作团队。 第一创作集体的核心导演叫水华,代表作有《烈火中永生》《白毛女》等等。 第二创作集体的领头人叫崔嵬,《青春之歌》《小兵张嘎》都自出他手,大导他爹陈怀恺就是这个创作集体中的一员干将。 第三创作集体的扛把子是凌子风。 第四集体是成荫。 这两位也各有代表作。 这四位就是汪阳倾力打造的北影厂四大导演。 后来,谢铁骊和谢添也加入北影厂,就形成了四大+二谢的格局。 你可以说,这些人是北影厂最顶级的创作力量,但也不能否认,老导演们也逐渐被岁月磨去艺术棱角。 但王好为、陈怀恺、李文化这些中生代导演的崛起,又是老导演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。 厂里每年拍多少部电影都是有指标的,中生代们多拍一部,老导演们就少拍一部。 相当于中生代正在一点点分割本属于老同志们的蛋糕。 有人看不过去高远一点都不觉得奇怪。 他也没打算掺和这些破事儿。 也犯不上掺和,自个儿又不是北影厂的职工,你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跟我有个毛关系啊。 梁晓声冲高远招招手。 高远一看,他那桌还空着一个位置,便对王好为说道:“导演,我去跟梁大哥说几句话。” 王好为猜到了他的心思,笑道:“去吧,抓紧点时间,吃饭完咱们还要继续干活。” 高远说好,端着饭盒去了梁晓声那边。 这张餐桌上有老梁、李秀明和刘小庆。 高远刚坐下,李秀明就哼了声,瞪着他咬牙切齿道:“为什么不选我啊?” 高远笑嘻嘻说道:“这您可不能埋怨我,为什么不选你,你得问导演去。” “导演说,没有适合我的角色。” “那不就结了。” “你是编剧啊,就不能给我设计个合适的角色吗?” “姐姐,已经定稿了,您让我怎么给您设计角色?” 李秀明郁闷、烦躁、使劲抓头。 高远笑着安抚道:“我又不是只写这一个剧本,今后大把合作的机会。” 李秀明两眼放光,问道:“你又写新剧本了?” 高远吃口米饭,扒拉口菜,含糊其辞道:“只能说脑子里有些想法了,还没开始动笔,怎么也得把眼么前儿这部电影做完后才会动笔。” 李秀明夹给他一个鸡腿,“期待大作,写好后想着点儿我啊。” 高远笑纳了鸡腿,“没问题。” 梁晓声看看高远碗里的鸡腿,禁不住出一声感慨: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