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不锈钢餐盘里堆着红烧排骨,油星溅在崭新的阿迪达斯外套上。 涨价通知用红笔写在黑板右下角:番茄炒蛋25→3元。 九月抬头望着菜单,潮湿的刘海黏在额头上。 免费汤桶前挤满学生,不锈钢勺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。 她摸了摸兜里攒了半个月的硬币,叮当声被淹没在食堂的喧闹里。 “同学,要什么?” 打菜阿姨的塑胶手套还在滴水。 九月盯着蒸格里蔫头耷脑的白菜豆腐,忽然想起,“绵阳小鹿” 在qq空间晒的午饭照片:青瓷碗里盛着腊肉炒蕨菜,窗台上晒的辣椒红得像要滴出血来。 那张全家福里,穿白色羽绒服的女孩站在油菜花田里,背后是贴着春联的砖瓦房。 邻桌两个女生正在拆崭新的文具袋,印着日漫角色的笔尖在捐款登记表上划出沙沙的声响:“我捐100” “那我捐150吧” 。 九月用勺子搅着饭菜,大口大口吃起来。 洗澡等热水时,校园卡插进读卡器时出“滴” 的哀鸣,液晶屏上的数字很快变成151。 她想起昨天新闻里那个被预制板压住的小学生,救援人员说孩子手里还攥着半块饼干。 路过宣传栏时,新贴的红色倡议书被风吹起一角,露出“汶川” 两个毛笔字,墨迹未干的部分在夕阳下泛着血色的光。 晚自习时,班主任抱来捐款箱。 纸箱背面还印着“徐福记酥心糖” 的字样,前面贴着红纸,投币口用美工刀草草割开,用毛笔写着“汶川加油” ,墨迹还没干透。 九月看着前排同学把钞票塞进缝隙,纸币摩擦的沙沙声像是春蚕啃食桑叶。 九月摸着口袋里温热的硬币,听见后排男生在小声计算:“晚饭不去吃了,每天就能多存五块……” 轮到九月了,校服内袋里那张五十元钞票还带着体温——这是九月省下的去年打暑假的钱,原本要用来买过冬的棉鞋。 窗外暮色渐浓,远处居民楼陆续亮起灯火,像散落在黑丝绒上的碎钻。 “九月同学?” 班主任的声音让九月打了个激灵。 捐款箱的投币口像只等待哺食的雏鸟,九月闻到了红纸散出的淡淡浆糊味。 外婆常常说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:“九月,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金贵。” 她枯瘦的手指拂过九月校服的拉链,那里别着“三好学生” 的徽章。